三国时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配资网站导航指南,许多人以出色的口才闻名,其中最为著名的无疑是诸葛亮。他的“舌战群儒”可谓是一场极具智慧与口才的较量,几乎无人能够与之匹敌。尽管如此,诸葛亮的口才更多的是以理服人,极少在公开场合言辞激烈。而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位人物则完全不同,他的口才犀利至极,常常让对方感到羞愧。
他就是虞翻,一个以口才和直率著称的人物。虞翻的语言风格直白、犀利,且毫不留情。这也使得他多次因言语得罪人,甚至差点丧命。
虞翻与孙策的结缘,源于一场不打不成交的冲突。虞翻原是会稽郡的一名官员,孙策攻打会稽时,他正好在家中服丧。按照常理,他本可以躲避这一场战事,但虞翻选择了亲自前往官府,为自己立下战斗的决心。最终,孙策胜利,虞翻陪着太守王朗一路撤退,直到王朗决定自己回家,而虞翻才最终离开。
孙策后来当上会稽太守时,不仅恢复了虞翻的官职,还亲自去虞翻家中拜访,表示未来的事业要共同开拓。这种礼遇,只有孙策对太史慈时才曾表达过。可见,虞翻在孙策心中有着重要的位置。
展开剩余74%虞翻确实是孙策的得力助手。在一次讨伐山越的行动中,孙策的队伍被打散,独自一人遇到了虞翻。虞翻当即建议孙策下马步行,以免骑马时被埋伏。之后,他们一起穿过茂密的草地,虞翻为孙策探路。当到达平地后,虞翻又让孙策骑上马,自己则步行。孙策问他没有马怎么办,虞翻自信满满地说:“我跑得比马快,敢不敢与我比比?”
然而,虞翻最为人所知的,还是他那犀利无情的口才。尤其是在吴国与魏国的冲突中,他的“毒舌”表现得淋漓尽致。吴国战胜关羽后,魏国大将于禁被释放。孙权对他颇为优待,邀请他与自己并肩骑行。可是虞翻忍不住了,指责于禁:“你不过是个俘虏,凭什么与我们主公并肩走?”他甚至拿出马鞭想要抽打于禁,幸得孙权阻止。
在宴会上,于禁情绪失控,泪如雨下。虞翻则冷笑着说:“你哭什么?这是求饶吗?”虞翻强烈主张杀掉于禁,但孙权选择将他送回曹魏以示和解。临行前,虞翻再次嘲讽于禁:“别以为我们东吴好欺负,要不是主公不听我的意见,你现在早就死了。”
这些事件传到魏国后,曹丕听闻虞翻的直率与忠诚,认为他是个值得尊敬的直臣,甚至为他在魏国设立了一个虚职。
另一个被虞翻言辞伤害的人是糜芳。糜芳原是刘备的亲信,也是刘备的大舅子,理应忠心耿耿。可因私怨,他投降了东吴,并在吴国过得颇为滋润。一次,糜芳的船只与虞翻的船只相遇,他要求虞翻的船让路。虞翻怒斥道:“你这个背叛者,怎么有资格让我让路?你现在的一切不过是背叛刘备换来的。”糜芳顿时脸红耳赤,羞愧至极。
有一次,虞翻的马车经过糜芳的营区,糜芳故意关上了营门,阻止了虞翻的通行。虞翻气愤地大骂:“你不该开门的时候却开了门,今时今日却连该开的门都关了,难道这是你该做的事吗?”糜芳再次感到无法忍受的羞辱。
尽管虞翻为孙策效力,但孙权对他却并不宽容。孙权认为虞翻常常口无遮拦,失了大体。一次宴会上,孙权走到虞翻身边劝酒,虞翻却装作醉态,待孙权走开后立刻恢复清醒。孙权怒不可遏,拔剑要砍虞翻,幸得众人劝阻才得以免死。孙权曾言:“曹操能杀孔融,我为何不能杀虞翻?”这类冲突时常发生在孙权与虞翻之间。虞翻直言不讳的性格,让他得罪了不少人,最终他被孙权流放至交州。
纵观虞翻的一生,他虽然言辞犀利,但其直率与忠诚并非空穴来风。他的很多建议是出自真心,只是他所处的时代与背景,使得孙策早逝,而孙权无法理解他的直率与忠诚。或许,这便是“士为知己者死”的真正含义。
---
作者:侃大山配资网站导航指南
发布于:天津市广瑞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